为了对抗蜀路深处布设的防御营寨,张苞率领的先锋队夜袭不眠,连夜攻破了东吴设置的十余座营寨。此一连串胜利使刘备对张苞的未来充满希望,深信蜀汉的未来之路上将出现一位真正的大将。更有传言称,张苞在十八岁时就曾与当时堪称巅峰的张郃交手,二人势均力敌,交战结果堪称五虎将后人中的难得对决。
正因如此,后来诸葛亮在掌握蜀汉政权之后,对张苞的倚重与器重就更为明显。作为张飞的后代,张苞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荣耀,也在世代相传的军事传统中被视作安抚老一辈的重要力量,因而被广泛重用。
二、蜀汉地处偏僻,人才稀缺,张苞之死对诸葛亮的打击极大。历史中有诗句感叹这段时局:悍勇的张苞立志建功,却常常感到天地不作陪衬,英雄难在天意之下受阻。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,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伐魏,攻破阴平、武都二城,随后又派出王平、姜维、关兴、张苞四将并肩前后协攻魏将郭淮、孙礼。魏军大败,郭淮、孙礼弃马攀崖而逃。张苞见势,率军奋勇追赶,竟在混战中仰马骤驰,未料与人马同跌涧下,头部受创严重,军医及时救治才得以送回成都养伤。
不多日,成都传来噩耗,称张苞已因伤势去世。孔明得知此讯后,放声痛哭,甚至吐血昏厥,随后才由众人救治过来。此事成为蜀汉后期极大的打击之一,也让人们意识到,蜀汉的地理偏僻与教育资源匮乏、人才短缺的现实状况对国力的冲击有多么深远。
在当时的蜀汉,益州与汉中是主要据点,但这两地的偏僻与资源不足,使得教育资源长期掌握在士族手中。蜀汉政权内部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也相对尖锐,士族不愿意为蜀汉培养大量的人才。这些因素叠加,使得张苞这样的栋梁之材一旦过早离去,给诸葛亮的统帅谋划和后续人力安排带来沉重的损失。张苞与关兴结义,二人沿承父辈之蛇矛兵器,英姿勃发,风华正茂之时却突然因脑外伤早逝,令少年豪情化作无奈的哀叹。
张苞在与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战事中曾有过辉煌战绩,虽大获全胜,因立功心切仍欲追击曹军,结果在途中失足坠入悬崖,命丧山谷,诸葛亮听闻后悲痛欲绝,长时间卧病在床。这样的结局也反映出蜀汉在统一天下的宏图之路上,既有英勇者的闪光,也有因地形、资源与时局制约而难以避免的悲情与挫折。
总之,张苞的故事在历史记忆中具有重要意义。他不仅是张飞血脉的延续,也是诸葛亮时代蜀汉中不可多得的军事才俊之一。尽管他早逝,但其英勇形象与对蜀汉生死存亡的影响,仍然反映出那个时代对人才价值的极端珍视,以及地理与制度条件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制约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