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泽维尔斯坦森,(https://xueqiu.com/1873016642/352572714)
美团、京东、饿了吗的竞争及未来的结局会如何?
市面上3款主流AI小程序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是有差异的,腾讯元宝和豆包对美团比较乐观,均认为美团未来将持续领先,巩固多领域优势,文小言则比较悲观,认为美团的护城河将遭遇重创,但认为美团仍大概率守住40%以上份额。
从三个小程序回答的质量来看,尽管结论不同,但我认为都还是有一定质量的,难分伯仲。对文小言而言,略感遗憾的是,我将它的回答拷贝进雪球时,格式出现了变化,画面不太美观,另外两个小程序则不存在这个问题,所见即所得,非常的丝滑。
三个AI小程序的不同认知,孰是孰非,有待时间来验证。以下是三个小程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:
腾讯元宝的回答如下:
美团、京东和饿了么在本地生活服务与电商配送领域存在激烈竞争,未来格局受多种因素影响,以下为你分析它们的竞争情况与可能的未来走向。
竞争现状业务重叠与竞争:三家企业业务有诸多重合。美团以到店餐饮、外卖为核心,拓展至酒店预订、旅游、到店综合等业务;饿了么聚焦外卖,也在向商超、生鲜等即时配送领域延伸;京东凭借强大电商基础,通过京东到家涉足即时零售,与美团闪购、饿了么的即时配送业务竞争。
市场份额争夺:外卖市场美团占据优势,据 Trustdata 数据,美团外卖市场份额长期超 60%;饿了么约 30%。在即时零售领域,美团闪购发展迅速,京东到家依托京东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也有可观份额。
配送体系竞争:高效配送是核心竞争力。美团有庞大且高效的骑手团队,构建起成熟配送网络;饿了么依托蜂鸟即配;京东依靠达达集团及自身物流体系。
未来可能结局美团持续领先,巩固多领域优势: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根基深厚,用户基础庞大、商户资源丰富、配送网络高效。未来可能继续巩固外卖和到店业务优势,拓展酒店、旅游、出行等领域,强化一站式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地位。
饿了么深耕细分市场:背靠阿里巴巴,在资金和技术上有支持。未来可能聚焦特定区域或客户群体,如高端餐饮、企业团餐,与美团差异化竞争,也可能在即时配送技术和服务质量上发力。
京东强化即时零售,拓展电商边界:京东在供应链和物流管理上有优势,未来可能加强京东到家与主站业务协同,扩大即时零售商品品类和服务范围,提升在即时零售市场份额,将电商优势延伸至本地生活即时配送场景。
豆包的回答如下:
美团、京东、饿了么目前在外卖及即时零售领域竞争激烈,未来市场有望形成“美团主导、阿里追赶、京东特色补充”的格局。具体分析如下:
竞争现状
• 美团与京东:2025年京东推出“京东外卖”,以高额补贴和0佣金政策入场,日单量迅速突破500万单。美团则加速布局即时零售生态,升级“闪购”品牌,覆盖全品类,并强调其骑手网络和智能调度系统优势。双方还围绕运力资源展开争夺,京东指责美团强迫骑手“二选一”,同时在骑手社保福利方面进行博弈。
• 美团与饿了么:美团在外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凭借庞大的骑手和商户网络以及精细化运营能力,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。饿了么背靠阿里,依托淘宝、支付宝等平台的流量支持,通过与阿里系产品协同,持续获取用户,虽市场份额不及美团,但仍有较强竞争力。
• 京东与饿了么:京东外卖业务尚处于发展阶段,主要聚焦于高客单价、高品质餐饮配送或与京东到家业务整合。饿了么则以全品类外卖为主,两者在业务重点上有一定差异,直接竞争相对较小。
未来结局预判
• 美团保持领先:美团以外卖为核心,拓展到酒旅、打车等本地生活服务,业务根基深厚。其庞大的骑手和商户网络形成强大网络效应,且运营效率高,外卖配送时效和服务稳定性强。未来美团将继续巩固“万物到家”战略,保持市场领导者地位。
• 饿了么稳居第二:饿了么依托淘宝的巨大流量,以及与高德地图、支付宝等阿里系产品的协同,能持续获得用户。阿里将饿了么作为即时零售流量入口,反哺电商等生态板块,随着生态协同效应逐渐显现,饿了么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,稳居第二。
• 京东特色补充:京东供应链优势在于“高效实物履约”,与外卖的高频碎片化配送不完全匹配,且用户外卖消费习惯已基本形成,京东难以在整体外卖市场占据大量份额。但京东可凭借自营能力,在高客单价餐饮配送、优质食材或预制菜品配送等垂直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,成为特定细分市场的补充者。
文小言的回答:
一、竞争现状:巨额补贴与利润牺牲 1. 美团“护城河”受重创 • 利润暴跌:美团2025年Q2净利润同比暴跌89%,核心外卖业务利润率从20%降至5.7%。主因是京东与饿了么入场后引发的补贴战,美团单季度骑手补贴及营销支出达225亿元,同比增长51.8%。 • 订单份额流失:阿里系(饿了么+淘宝闪购)凭借高频补贴抢夺低线城市市场,8月订单峰值一度超越美团。京东则通过高密度物流覆盖在重点城市发力,美团的存量用户心智优势被削弱。 2. 京东的“重型武器”投入 • 骑手社保与直营模式:京东为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,月薪提升至1.1-1.2万元,5万名骑手年成本超22亿元。此策略吸引大量骑手跳槽,服务质量提升,但直营模式推高成本,Q2经调整净利润下降49%。 • 供应链差异化:京东避开与美团直接拼补贴,聚焦家电、商超等重货即时配送,以供应链效率构建壁垒。 3. 饿了么(阿里系)的生态协同 • 低价心智占领:阿里投入500亿元补贴,通过高德地图、淘宝闪购实现流量互通,推出“特价拼团”狙击美团“拼好饭”,订单量同比激增60%。 • 即时零售边界拓展:依托盒马、淘鲜达等资源,发力生鲜与快消品配送,但盒马会员店关停暴露资源整合困境。
二、未来结局推演:从“恶性竞争”到战略分化 1. 短期格局:三强僵持难分胜负 • 美团仍握主动权:尽管利润暴跌,但美团拥有6.9亿年活用户与700万商户的生态基础,短期内可通过收缩新业务(如海外扩张)回血核心业务。 • 京东可能率先退烧:京东Q2新业务亏损达147亿元,其重资产模式在高线城市难以持续,预计将转向供应链技术(如无人配送)以降低成本。 • 阿里或“以战促谈”:阿里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补贴战迫使美团让步,后续可能寻求并购或合作分食市场,降低长期消耗。 2. 中长期趋势:行业洗牌与价值重构 • 监管干预或加速整合:当前三家单季营销支出超千亿元,监管已约谈平台要求“抵制恶性补贴”,若政策收紧,中小平台可能出局,头部进入理性竞争阶段。 • 盈利模式升级: • 美团需优化佣金结构(从6%-8%降至5%)并挖掘广告收入; • 京东需强化供应链收费(如仓储分润); • 阿里需打通高德、支付宝等场景的消费闭环。 • 即时零售成决胜战场:到2030年即时零售规模或达3.6万亿元,三强将围绕“半小时达”能力展开技术(如无人机配送)与数据(用户需求预测)竞争。
三、风险与变量 • 骑手成本不可逆上升:京东的“五险一金”标杆效应倒逼行业改善骑手待遇,若美团跟进,年成本或增百亿元,削弱盈利能力。 • 消费者忠诚度脆弱:75%用户因价格差异切换平台,补贴退潮后留存率将成关键。 • 本地生活服务泛化:抖音、拼多多等跨界玩家可能以直播电商切入,颠覆现有格局。 结论:未来2-3年外卖市场将维持“三足鼎立”,但美团仍大概率守住40%以上份额,京东与阿里系分别在供应链与生态协同上构建壁垒。长期看,行业将从“补贴绞杀”转向效率与服务的内核竞争,最终形成“美团主导外卖、京东深耕供应链、阿里渗透即时零售”的差异化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