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???作者:熊春祥 访问量: ???发布日期:2017-08-24???字体大小: 大 中 小
“细伢毑望过年,大人望插田。”这是自古以来桃江民间的俗话。
在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桃江农村,收割是一种希望。“开秧田门”就是这种希望的开始,因此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一样,隆重对待。
每年立夏节一过,田里的秧苗长深后,田亩多的地主东家,就会请来数十个插田师傅,开秧田门插田了。开秧田门要举行一个仪式,准备一碗肉,一块胙包一升米,一把谷,还有一碗饭。
“一个仪式”是敬神农菩萨。神农是农耕鼻祖,后代子民们没有忘记他,求他老人家保佑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“一碗肉”是款待插田师傅的。这一天东家会把肉斗中熏干的腊肉取下数块,切成大片,做成一桌腊肉席,让插田师傅美美地吃上一餐。因为他明白插田是很辛苦的农活,而且季节性强,一旦打开了秧田门,就要赶季节,不能停工。俗话说“插田嫁女,不避风雨”,用好酒好肉招待做辛苦工的插田师傅是应该的。
“一块胙包一升米”是打发插田师傅带回家去给家眷吃的。胙包其实是一块用荷叶包着的肉,有巴掌大小,至于轻重厚薄就要看东家的慷慨了。但无论东家是大方人还是吝啬鬼,这回送给插田师傅的“胙包肉”和米是少不得的,少了,插田师傅会不高兴,他们可以磨洋工不出力,让你东家的秧苗赶不上季节,也可能起心下咒,让你的稻苗不好好结谷,最明显的寓意是“吃不完兜着走”,东家是在为自己今年的收成取个好彩头。这个习俗好,让东家和做苦工的农民兄弟都得了实惠,皆大欢喜。
“一把谷”的用意是这样的:在很久以前,有东家请插田师傅“开秧田门”,煮的是熟米饭,师傅在吃饭的时候不知谁无意间说了一句:这饭好吃,冇得一粒谷。东家听了很不高兴,插田就是为了多收获谷子,怎么能冇得谷呢?口风不好。第二年“开秧田门”的时候,他就在做饭的米里有意掺了一小把谷进去,师傅们在吃饭的时候惊讶道:噢呀,好多谷啊。口风好,东家听了当然很高兴。于是,在“开秧田门”的第一餐饭里东家故意多放几粒谷进去,以博得师傅们的一句好口风。以后做工的师傅们把碗一端,也故意说道:好多谷啊,好多谷啊。
“一碗饭”是专门喂给狗吃的。据说远古华夏原本是没有水稻的。只有爪哇国才有,聪明的黄狗子想把稻种引到华夏来,于是它偷偷地游过海峡到了爪哇国,趁着身子被海水打湿,就在晒着的谷子里打了一通滾,让全身沾满了稻谷。然后,它请求渡船老板把它送到对岸去,但自私的渡船老板不肯,黄狗子只好自己翘着尾巴泅水过海峡,身上的谷粒全被海水冲掉了,上岸以后仅剩下尾巴上沾着的谷粒。因此现在的稻谷只有禾苗顶端的稻穗上结谷,叫做“狗尾巴穗子”。老人们说,如果渡船老板肯将狗送过河的话,禾苗会全身都长满谷子呢!人们为了感谢黄狗子引种的功劳,每年就在“开秧田门”的那天,首先盛一碗饭喂狗。
社会在不断进步,现在种植水稻使用工厂式育秧和机械化插秧,“开秧田门”的习俗已经淡出历史,但作为一种曾经的农耕文化,保留这种记忆也是蛮有趣味的。(熊春祥)